网红学院

自考马原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必背考点汇总

于觅晴2023-10-13 10:37:43

自学马原考试是公共必修课,只要考生背诵得多,就更容易拿分。自学考生首先要在日常学习中对马原知识进行最基本的记忆,理解马原各种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自考马原重点知识点笔记整理 必背考点汇总

马原自考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马..意识形态教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马..思想哲学 马..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意识形态教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意识形态自然科学的前提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定律与变换 生物进化

马..意识形态的鲜明特征

科学的 人的性格 实用性 发展性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

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

存在与思考,物质和意识的起源是谁的问题

存在与思考,物质和意识是否相同的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现实的哲学范畴,具有客观现实性 其理论意义: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坚持主动反思理论和可知性理论,批评不可知论

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它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的基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两者互相依赖 相互渗透 相互包容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a.意识是大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意识反应与物质

a.意识是有目的和有计划的

b.意识是创造性的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d.意识具有调节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功能

人工智能的定义 物质

定义:将人类的一些智能活动机械化,赋予机器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

物质:它是对人脑组织结构和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它是人类智慧的具体化

接触是客观的,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发展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进步,上升运动,其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

为什么新事物所向披靡

新事物之所以新,因为有了新的元素,结构与功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的原因,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经无法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毁灭是不可避免的。

新事物否定旧事物中消极的、颓废的东西,并保留旧事物的合理性,适应新形势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无法容纳的新内容。

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必然会打败旧事物。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何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量变和质变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与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关键。

对立统一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矛盾分析。

矛盾的身份

定义:指矛盾对立的相互依存关系,相互关联的性质和趋势

影响:

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冲突各方之间,一方的发展取决于另一方的发展,发展是矛盾统一中的发展

身份让冲突双方吸收对彼此有利的因素,每个人都在互动中发展

同一性决定事物转化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

矛盾的斗争

定义:它们是相互排斥的矛盾对立面,不同的属性和倾向

影响: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了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导致双方实力发展不平衡,转化为对立面,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两个矛盾方之间的斗争,是从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转变的决定性力量。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存在矛盾,存在于万物发展过程中。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各自的特点。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科学观揭示了否定的深刻内涵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自我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关键,这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品质到新品质的飞跃

否定是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辩证否定的本质是“扬弃”

第二章

实践

定义:它是人类主动改造世界的社会物质活动

特征:客观现实 有意识的代理 社会历史性

三个基本要素:主体 目的 中介

形式:物质生产实践 社会政治实践 科学文化实践

实践对于理解的决定性作用

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动力

实践的目的是理解

实践是检验知识真伪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主动反应

感性认识

定义: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现象 事物的外部联系 对事物各方面的了解

形式:感觉 洞察力 外貌

理性认识

定义:指人们使用抽象思维的方式,在总结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触及事物的本质 全部 了解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形式:概念 法官 推理

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需要发展并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相互包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真理的定义:它是一个标志着主观性与客观性对应的哲学范畴,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它是指主观与客观真理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相对论:它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不完整

价值

定义:价值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意义的关系,物体与人、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和活动的积极意义。

基本特点:主观性 客观性 多维性 社会历史性

价值观

定义: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方法的视角体系。

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实事求是。

第三章

社会史视野中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

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材料生产方法。

社会意识

定义: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形式:思想 非意识形态的

思想:指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一定阶级或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的政治关系和思想体系。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非意识形态的:自然科学和语言学、有些社会科学,如形式逻辑,不具有社会经济形式和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反映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诉求,不服务于特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或特定的阶级,因此非意识形态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状况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交往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迟早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

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不平衡

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各有历史传承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积极的反应

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凝聚力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生产力

定义:它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影响自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基本要素:劳工信息 劳动对象 劳动者

生产关系

定义: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产品分销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状态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积极的反应

当生产关系满足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促进生产力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基础

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由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

它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相同的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历史创造者问题表现为群众历史观与英雄历史观的对立

人民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人民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大众舆论

坚信人民能够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对人民负责的一切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取决于群众,来自群众,走进群众之中

第四回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 价值

生产商品的双重性: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价值规律

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客观要求: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根据等价交换原则

价值规律的作用

积极的:

自发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带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自发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消极的: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阻碍技术进步

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工人在法律上是自己的所有者,将劳动力视为自己的商品的能力

工人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生活信息来源,因此,他们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

劳动价值

工人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人家庭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工人的教育和培训费用

劳动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能够在消费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而这个新的价值大于劳动本身的价值

资本主义所有制

定义:它是私有制的一种形式,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自然:资本主义所有制是雇佣劳动存在的基础,它是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剥削与剥削关系的体现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章

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

基本特点:

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金融寡头的统治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而形成的

资本输出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瓜分世界的国际资本家垄断联盟已经形成

最大的资本主义强国瓜分了世界领土

物质:垄断资本依赖其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第六章

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发展阶段:

16-17早期的乌托邦社会主义

18本世纪乌托邦式的平均共产主义

19对上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影响:

对旧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批判,包含许多相关的见解

社会主义新制度概述,汇聚了众多天才的火花

局限性:

没有真正的出路,它既没有阐明资本主义下工资奴役的本质,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我们也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马..思考、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到科学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十月革命的意义

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从根本上扭转人对人的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登上舞台,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受到帝国主义的大力推动、受殖民主义欺凌和压迫的国家人民的觉醒,推动民族解放力量的崛起,它有力地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加速世界范围内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全面瓦解,深刻改变国际力量对比和世界格局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巨大的物质财富,消费数据按需分配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跃向自由王国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