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硕士课程是自学考试公共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不是很困难,自学考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思想学说基本原理的极其复杂的内容,然后理解记忆,这将有助于提高审核效率。
1. 1.哲学导论
1.1. 哲学的基本概念
1.1.1.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这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总结与总结
1.1.2. 哲学是关于世界自然和一般规律的学说,它是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反应和把握
1.1.3.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普遍的、基本的看法
1.1.4. 方法论是指人们如何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基本方法
1.1.5. 世界观测定方法,一定的方法论体现一定的世界观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1.2.1. 物质与意识或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恩格斯)
·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首要的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划分的基本依据
· 思维和存在是统一的吗
• 区分不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1.3. 基础哲学流派
1.3.1.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的两个基本流派,也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3.2. 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 主观唯心主义
• 人类的感情和意识是世界的本源或本质
· 客观唯心主义
• 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源
1.3.3.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式
· 古代简单的唯物主义
• 世界的本源是物质,将物质还原为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主要物质形式
• 人们相信这些物质形式正在移动和变化
• 这基本上是正确的,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简单结合
· 现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相信原子是世界的起源,经验科学
• 局限性
• ①机械的
• ②形而上学的(孤立、仍然、片面,否认事物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不完整(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哲学
•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把自然观和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
• 你承认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吗,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和斗争焦点
2. 2.唯物主义
2.1. 物质
2.1.1. 物质视图
· 物质是客观现实的哲学 范涛
· 物质的唯一特征是客观实在
2.1.2. 运动理念
· 概念
•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基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宇宙中发生的所有变化和过程
·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 物质是运动中的物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 运动中的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 动与静的关系
• 运动的
• 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即事物的一般变化
• 绝对,无条件的,永恒
• 仍然
• 相对于某个参考
• 事物正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量稳定,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 相对地,有条件的,暂时的
• 动与静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同一种状态,两者同时存在
• 静是动的必要条件,它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
• 动与静相互渗透,一切事物都在静止状态下运动,静默中有动静。
· 运动的规律性
• 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质中固有的稳定且必然的联系
• 法律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性
· 主观能动性
• 人们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
•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 时间和空间
•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顺序
• 空间是运动和延伸的物质,指的是物体的未知,尺寸和体积
•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
• 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运动
2.1.3. 世界物质统一体
· 世界的本源是一
·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 物质世界的统一就是多样性的统一
· 世界的物质统一是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为前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基于客观现实
2.2. 意识
2.2.1. 起源
· 意识并不总是存在,它是大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
· 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类和人类社会,并成为意识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 意识最终是物质世界的产物,意识的起源充分展现了世界物质的统一性
2.2.2. 自然
· 意识是人脑的功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基础
·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2.3. 意识的积极作用
· 有意识活动的目的和计划,这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 意识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
• 不仅可以复制当前对象,仍可追溯过去,算命
· 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
2.2.4.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意识对物质有积极的影响
2.2.5. 意识与人工智能的本质区别
· 人脑和计算机的活动机制有着本质的不同
· 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人工智能不是社会性的
·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工智能没有创造力
3. 3.辩证法
3.1. 两大观点(总体基本特征)
3.1.1. 连接
·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 特征: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3.1.2. 发展
· 事物从低级到高级、运动过程由简单到复杂
• 一切都有它自己的起源、发展、破坏过程
· 物理对象的互连创造了运动、变化与发展
· 物质:旧事物的消亡和新事物的出现,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这是一个飞跃
3.2. 三大规则
3.2.1. 质量相互转化规律
· 质量
• 事物的内在规定,直接与事物统一
· 质量是人们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客观基础
• ①事物总是有一定的品质;②质量始终是某种事物的质量;③品质和属性密不可分,质量通过属性来表达,属性是在质量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中表达的质量
· 质变
• 某事物的基本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突变
3.2.2. 数量
· 事物的数量、规模、尺寸、速度、学位等方面的外部规定,数量和事物并不直接相同
· 量变
• 某事物的数量或程度的不明显变化
3.2.3. 花费
· 质量与数量的统一,是维持事物数量的极限
3.2.4.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量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同时地,相互渗透,不是两个阶段
· 揭示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3.3. 否定法则
3.3.1. 一切都包含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 积极方面
• 维持其存在的事物的方面
· 消极方面
• 事物导致其消亡的方面
3.3.2.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来实现的,事物的发展是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否定之否定,由此可见,事物的发展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波浪式推进的过程。
· 它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进步与曲折的统一
· 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和路径
3.4. 对立统一定律
3.4.1. 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这推动事物移动、种类、发展
·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
· 揭示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
3.4.2. 矛盾
· 事物的两个内在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
· 内部和外部因素
• 内因
• 事物发展的基础
•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存在的基础,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决定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基本趋势、发展方向
• 外在因素
• 事物发展的条件
• 外部因素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
• 矛盾的统一与斗争
• 身份
• 互联,相互依存,互联,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 有条件的,相对地
• 斗争
• 互斥的,互相反对,互相争斗
• 无条件的,绝对
• 敌对双方虽然统一,但仍在战斗,使冲突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引起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普遍性
•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存在矛盾,纵观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 特殊性
• 具体事物中的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 关系
• 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人
• 矛盾发展不平衡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 针对事物中多对矛盾同时存在
• 冲突的主要和次要方面
• 针对同一冲突双方的力量
• 两点理论和关键点理论
3.5. 五类
3.5.1. 现象与本质
· 现象
•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 分为真与假
· 自然
• 事物的根本性质及其基本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 两个对立面的统一
• 现象是外在的,分离,片面,易变且易腐烂,本质是内在的,深刻的,一般的,常见的,相对稳定
3.5.2. 必然性和偶然性
· 机会
•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趋势
· 必要性
• 事物的关系和发展符合规律,必然趋势
· 两者相反
• 两者在事物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 不可避免的主导地位,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 机会退居二线,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
• 两者反映了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趋势
• 必然性是持续稳定的趋势
• 机会是暂时的、不稳定的趋势
· 两者是统一的
•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之中,偶然性体现了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3.5.3. 因果
· 原因
• 引起某种反应的现象
· 结果
• 原因作用引起的现象
· 因果关系的三个特征
• 因果
• 协方差
• 因果关系的本质是原因与被原因之间的关系
· 因果关系的辩证关系
• 两者的区别是确定的和不确定的
• 认识因果关系的客观普遍性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获取科学知识的先决条件
3.5.4. 可能性与现实
· 可能性
• 包含在事物中,并预测事物未来发展的各种趋势,是一些可能未实现的事情
· 现实
• 包含内部基础,根据必然性而存在,它是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各种联系的综合
· 两者的区别
• 已实现且尚未实现
· 相互依存
• 可能性在于现实
· 相互转化
• 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现实
3.5.5. 内容与形式
· 内容是构成某物的所有元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元素、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将内容的许多元素统一起来的结构以及内容表达的形式。
· 两者之间的关系
• 内容和形式各不相同
•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相互依存
• 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
•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符合内容
3.5.6.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4. 4.认识论
4.1. 实践
4.1.1. 概念
· 人们实现一定监督目的的客观活动
4.1.2. 基本特点
· ①客观物质性
· ②主观能动性
· ③社会历史性
4.1.3. 基本形式
· 生产实践
•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 社交实践
• 最重要的实践形式,一是建立和调整生产关系
· 科学实践
4.2. 知道
4.2.1. 发生
· 实践是理解的基础、来源、发展动力、目的
4.2.2. 自然
·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主动反映
• 实践是真正连接主体与客体的中介
4.2.3. 实践对于理解的决定性作用
· ①实践是知识的源泉
· ②实践是认知发展的动力
· ③实践是检验知识真伪的唯一标准
· ④实践的目的是理解
4.2.4. 开发过程
· 感性认识
• 低级形式,感官知觉表征
• 肤浅性、直接性、具体性
· 理性认识
• 高级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 间接、抽象
· 相互转化
•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
• 感性认识需要发展为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渗透,辩证统一,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 两次飞跃
•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 状况:①掌握大量丰富的传感材料;②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加工和创造
• 理性认识实践
•
4.3. 真相
4.3.1. 概念
·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 真相≠知道
4.3.2. 特征
· 客观真理
• 真理包含不依赖主观性的客观内容
• 两层含义: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 客观性是真理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 绝对真理
• 包含客观内容,无条件的、绝对
• 获得每一个真理都是通往想要无限发展的世界的途径,也是无条件的、绝对
· 相对真理
• 待扩展,需要深化
• 有限条件
· 相对中有绝对,相对中的绝对,无数的相对真理构成了绝对真理,真理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变的过程
4.3.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真理的本质
· 实践特点
• 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桥梁
5. 5.历史的角度
5.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5.1.1. 社会存在
· 概念
•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交活动、各种房产知识等,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
· 内容
• 地理环境
• 人口因素
• 生产方法(决定性因素)
• 生产力
• 生产关系
5.1.2. 社会意识
· 概念
• 社会生活的精神层面是社会存在的整体反映
· 内容
• 艺术、道德、宗教、政治、法律、想法、哲学
· 分类
• 按社会存在程度和特征划分
• 社会心理学与思想体系
• 从社会意识的主体划分
• 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5.1.3. 两者之间的关系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
5.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5.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生产力
• 概念
• 表达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范畴
• 生产力是自然的社会改造,获取生存和发展物质材料的能力
• 成分
• 劳动者
• 决定性因素,优势
• 劳工信息
•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衡量标准
• 劳动对象
· 生产关系
• 概念
• 表达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
• 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成分
•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最基本的、根据
• 各社会群体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 产品分销形式
• 消费关系
• 生产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结构
·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本质规律(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发展、最普遍的规则)
•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产生反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5.2.2.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 经济基础
• 特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 上层建筑
• 以一定的经济基础及其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为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 分类
• 政治上层建筑(领先地位)
• 政治法律制度及实施
•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
• 思想
• 核
• 国家权力
· 两者之间的关系
• 上层决定由经济背景决定,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政治体制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理论基础
5.3. 班级
5.3.1. 阶级是指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且是没有充分发展的必然产物
5.3.2. 阶级对抗的本质
· 有些人可以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
5.3.3. 物质基础
· 过剩产品的出现
5.3.4. 直接原因
·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建立
5.3.5. 划分依据(标准)
·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的差异
5.4. 国家
5.4.1. 国家本质上是经济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
5.4.2. 随着班级的取消,国家会自我毁灭
5.4.3. 社会革命的本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取代腐朽的社会制度,解放被困的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
·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5.5. 人们
5.5.1.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的主体,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
5.5.2.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它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5.5.3. 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5.5.4. 唯物史观强调人民在创造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5.6. 人性
5.6.1. 实际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6.2. 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
5.6.3. 人类价值观
· 社会价值
• 个人对满足社会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贡献
· 个人价值
• 社会对个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满意程度
6. 6.政治经济
6.1. 商品
6.1.1. 概念
·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6.1.2. 两个属性
· 使用价值
· 价值
• 基本属性
•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体现
• 唯一的来源
• 抽象劳动
6.2. 货币
6.2.1.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固定性,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6.2.2. 功能
·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隐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6.2.3. 流通所需的货币量=产品总价÷货币流通速度
6.3. 价值规律
6.3.1. 内容
· 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交换,即等价交换
6.3.2. 表现形式
·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3.3.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6.4. 首都
6.4.1. 自然
· 生产关系体现在事物上
6.4.2. 主要特点
·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 资本是一种运动
· 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范畴
6.4.3. 来源
· 剩余价值
6.4.4. 有机成分
· 资本价值构成
• 不可变资本÷可变资本
· 资本技术构成
• 生产资料÷劳动力
6.5. 剩余价值
6.5.1. 来源
· 工人的剩余劳动力
6.5.2.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 绝对残值
· 相对剩余价值
自考近代史纲要属于自学考试中的一门公共课程,大部分的考生都是需要考这门课的,以下为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分近代史纲要的重要知识点,考生可以理解记...
自考马原是自学考试的必考课之一,考生需要对考点进行整理归纳,多练多背,整理错题,刷题的时候,一旦遇到做错的情况,就把相应的题目整理好,记录到...
自考马原属于自学考试的公共课,考生在自考马原的考试中,考生要将观点前置,让老师一眼明了,切忌答错、遗漏要点。同时,逻辑严密,语言通顺也是比较...
马原简答题是自学考试考试中的一种形式,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和评价文学历史文献的能力。考生只要多练习加上背诵,就基本能够通过自考马原考试,取得理...
自考秘书学概论属于自考的一门科目,自考的学习确实比较枯燥无味,考生一定要坚持下去。下面是自考中秘书学概论的重难点整理,考生可以熟读并背诵,争...
自考毛概是一门自学考试的公共课,自考考生平时一定要积极地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出来的政策,关心党和国家人民制定的最新策略,毛概就是考的...
自考会计学作为自考的一门必考课,考生需要掌握自学的特点和方法,调整心态,制订科学的自学应考计划和程序。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立学用知识的能力,自自...
马原命题的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应用性。实际上考试时选择题很少会直接考察对对概念的记忆,主要就是通过案例、名言、古诗等形式进行命题。自考考生吃透理...
自考马原属于自学考试中的必考公共课, 马..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一个较为庞杂的体系,需要学习者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建议先理清马..思主义哲学、政...
中国近代史纲要属于自考的公共课,也是大部分考生的必考课。自考考生需要注意在每一章节,甚至节下小目的学习中,抓出问题点,即以问题(比如,设定为...
自考英语一是部分自考大专考生需要考的考试科目,是比较容易拿分的,写作是自考考生的文章标题应简洁明了,不能过于复杂。不能离题:标题要与正文联系...
自考思修是自考专科的公共必考课,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五章是思想道德修养,主要内容是“如何让学生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后三章是法律基础教...
自考毛概属于公共课之一,考生只要多背就能取得相应的高分成绩,自考宽进严出是自考的最大特点。要取得学历文凭并不是件轻松的事,需要考生具备坚韧的...
自考英语二属于自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在写作文时,自考考生需要审好题仔细审查所给的内容提示(包括文字和图表等),明确要求写的内容,确定文章的体裁...
自考思修是自学考试中的必考课程,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以下为根据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